当前位置:主页 > 淘宝运营 >

山东淘宝村:从一夜暴富到1件衣服赚1元死撑

编者按

在山东曹县大集镇,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个里的小伙相亲,兄弟们开车助阵。成果,头车出了村,尾车还没进村,场面非常壮丽。姑娘一看这情势,当即就容许了!

传闻,这个传说就发生在大集镇东北两公里外的张庄,那个曾因有人一夜暴富而名动江湖的“我国村”。

现在,张庄街头仍然立着“淘宝村张庄欢迎您”的牌楼,暴富传说也仍然在流传。但,张庄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张庄了。那个象征着江湖位置的牌楼,早已破旧不堪。曾引以为傲的“淘宝村”三个字,都烂掉了,没人去修。

那些象征着巨大财富的传说,也不再是勉励故事。人们讲起时,口气中多了几分辛酸与调侃。

从前的加工之乡开端转型

山东曹县,一直是实木加工之乡。“他们那儿的人有钱”,这是鲁西南其他县区对曹县的遍及点评。

在周边县区的很多农民心里,曹县便是鲁西南的“深圳”,那里有诸多实木加工厂,可以吸收大批劳动力。

一个实例是,曹县正北是牡丹区王浩屯镇和大黄集镇,两个镇子有不少农民每天到离他们二三十公里远的曹县庄寨镇打工。

说起相距不远的曹县,牡丹区王浩屯镇一些居民感叹:“那儿的人聪明,瞅准商机,一看,说干啥都去干啥。”商业嗅觉灵敏,喜欢跟风,是曹县人给外界留下的形象。上世纪九十年代,曹县实木加工工业兴起,产品远销美国。目睹有人赚钱,很多曹县人抢先干起了这行,有些镇子乃至家家户户都办起了实木加工厂。

长久以来,实木加工,一直是曹县人迷信的摇钱树。不过,近些年,随着实木加工市场饱和,赢利越来越薄,越来越多的曹县人不再迷信实木加工工业。失掉摇钱树的人们,开端寻求新的摇钱树。

“淘宝”,也便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一些人的视野。

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度我国“淘宝村”研究陈述显现,到2015年末,曹县“淘宝村”34个,占山东64个“淘宝村”的一半;“淘宝镇”4个,占山东6个“淘宝镇”的三分之二。2015年,曹县被阿里列为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之一,列第二位。

到了2016年,陈述显现,曹县仍然位列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淘宝村增至48个,被阿里列为2016年集群化带动强劲三大区域之一。

毫无疑问,在许多曹县人眼里,“淘宝”已然成为继木材加工之后第二个摇钱树。他们相信,从事“淘宝”,真的能像墙体广告写的那样,“东奔西跑不如淘宝”,“在家网上开店,家庭事业分身”。

“淘宝”成被看好的新摇钱树

“淘宝”之所以成为曹县人看好的新摇钱树,是因为有人的确经过电商赚过钱。曹县最早接触电商的大集镇丁楼,就有人发过财。

据报道,任庆生是丁楼最早接触电商的乡民。他被一些媒体描绘为曹县“电商鼻祖”。任庆生后来承受采访时说,原来,大集镇有不少人从事影楼职业,丁楼有些乡民就从事服装生意,为影楼加工服饰,但是销路太窄,赚钱不多。2009年,他发现学生演出需要很多演出服,由此看到商机,所以专门为学校定制演出服。

摸对门道后,任庆生的生意越来越好,乃至开端经过网络销往全国,也便是玩起了“淘宝”。任庆生电商道路的成功,引起其他从事服装职业的乡民效仿。他们纷繁做起定制演出服的生意,经过“淘宝”卖到全国各地。

这几位乡民赚了钱,其他乡民开端眼红了。对于从未接触过网络的乡民而言,神秘莫测的“淘宝”,似乎无所不能。丁楼一位年过五十的乡民回忆:“弄个电脑能把服装卖到全国各地,一年能挣十几万,能不让人眼馋嘛?”

就这样,随后四五年里,越多越多的乡民开端玩起“淘宝”卖演出服。到了2015年,丁楼村全村300户家庭,已有280家开有淘宝店。

2013年12月27日,涉水电商4年之后,丁楼和张庄同时被阿里评为“我国淘宝村”称谓。

万余乡民跟风玩“淘宝”

目睹丁楼有人挣了钱,周围其他村子的乡民纷繁跟风。间隔丁楼3公里远的张庄,便是其中之一。

比方,丁楼乡民丁培环初尝甜头后,便动员家住张庄的内侄,一同做服装贸易生意,开了一家“豪达拉丁扮演服”。再如,本年24岁的张豹,现已做了7年服装贸易生意,也是在丁楼的任庆生赚钱之后跟进的。

据报道,2013年时,张庄400余户乡民,80%以上人员都在从事网络出售工作。除了张庄,其他村子也纷繁跟风。孙庄曾是蔬菜栽培专业村,在丁楼和张庄被阿里评为“我国淘宝村”之后,也开端向淘宝村转型。不到两年时刻,村子460户家庭有310户开有淘宝网店。

之前有报道称,到2013年,曹县大集镇先后注册了服饰有限公司72家,有近万名乡民从事服饰加工和网络出售。2013年全年,大集镇演出服出售额就达到了近2亿元的数字。

从2009年到2013年,仅仅4年时刻,大集镇就有万余乡民玩起“淘宝”,一年出售额近2亿元……乍一看,乡民似乎真的找到了新的摇钱树。

可是,这看似可喜可贺的数据背面,真相终究怎样?

一件衣服赚不到1块钱,许多都在硬撑

“他人能不能赚钱我不知道,横竖我干了五六年了没挣着钱。”张庄一位乡民传闻经过“淘宝”卖演出服能赚钱,2010年就在临街做起了服装生意,但一直不见好转。

当记者表明“传闻一年能挣几十万”时,她笑了:“几十万?能挣几万就不错了。”张庄另一位做刺绣的乡民也大倒苦水:“都说干‘淘宝’能赚钱,我就想,他人卖演出服,那我就给演出服做刺绣,肯定能赚钱。”他借来十几万元,买了两台刺绣机器,预备大干一场,可事与愿违,两年多了还没回本。

在最早接触“淘宝”的丁楼,情况也不达观。

“干的人太多,利太薄,一件衣服挣一块钱就不错了。”一位做服装加工的乡民说,为了坚持下去,有时不赚钱也卖,为的便是冲量攒用户。而村里像他这样情况的不在少数。“都在硬撑着,拼价拼量,看谁家底子厚谁就能活下去,再没什么起色,一死一大片。”

当记者说到上述可喜可贺的数据时,这位乡民笑着说:“我说我一年挣1000万,你信吗?看数据有什么用?挣不赚钱他人不知道,咱们自己还不知道吗?”

在他看来,数据是一些人给自己脸上贴金。“淘宝年年评什么淘宝村,还不是给自己打宣传,对咱们有用吗?现状该怎样仍是怎样。”他说,“淘宝从来没出过什么扶持政策,咱们佣金一点不少,听他们讲师上课还得交钱。”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媒体用“家家两辆豪车”、“家家盖别墅”这样的文字描绘丁楼和张庄,真实太过夸大了。记者造访丁楼时,的确看到有几处楼房,但绝大部分民宅仍然是红砖瓦房,与鲁西南其他村子别无二致。特别之处不过是,但凡临街的房子和墙面,都印刷着振奋人心的标语,像什么“东奔西跑不如淘宝”、“在家网上开店,家庭事业分身”等。

从前的淘宝村风景不再

曹县倪集镇余楼,也被阿里评为“我国淘宝村”。

放眼望去,除了村头立着一个“我国淘宝村?余楼村”的牌子外,余楼与其他村子没有什么显着差异。

在路边,记者能随时看到上世纪90年代风靡全国的农用机动三轮“时风”、“巨力”。在其他区域,这种农用机动三轮很少看到了。

造访大集镇西街时,记者被气度的牌子“大集镇西街淘宝村”招引了。牌子周围是一条演出服淘宝街,有厂家也有物流,煞是壮丽。然而,这些门头无一例外全部关门歇业。街上空无一人,偶尔能看到一两个下地干农活的乡民。

记者发现,不管是丁楼、张庄仍是其他“淘宝村”,不管乡民能否经过“淘宝”赚钱,村头都会立着一个气度壮丽的“我国淘宝村”牌子,临街房子和墙面也会印刷着关于淘宝致富的标语。

在大集镇驻地,“淘宝”字眼更是处处可见。乃至,镇中心幼儿园都被命名为“我国淘宝镇中心幼儿园”,一家宾馆也取名叫“淘宝宾馆”,连零食店,也取名叫“淘食店”。路边路灯也挂着铁牌,上写“我国淘宝镇,大集欢迎您”。然而,假如去掉这些“淘宝”元素,大集镇与鲁西南其他镇子并无多大差异:街上到处是电三轮或电瓶车,而非豪车;路边到处是熟食或蔬菜摊;一辆电三轮丢在路中心,能堵上半小时……

更令人担心的是,记者看望多家服装厂时,被厂内脏乱差的环境震惊了。真实难以想象,“淘宝上”那漂亮、高大上的演出服,竟然是在一间又一间家庭式作坊里制造出来的,卫生与质量都难以保证。

  • 关注微信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