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直播 >

【空包网无忧】80后女科学家王�:研发国产晶体造福30余万人

  【中国梦・践行者】80后女科学家王�:研发国产晶体造福30余万人

  大洋网讯 小时候老师问同学们,长大了想做什么?王�和很多人的回答一样:“科学家。”30年之后,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作为“80后”的女科学家,王�带领团队研发的国产人工晶体打破了欧美产品的垄断,目前已让30多万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重见光明。而首款根据中国人眼特征设计的人工晶体也已于今年3月正式获CFDA注册证,目前已有数千人通过手术植入。

  工作上的严谨和完美主义让王�获得了许多荣誉: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6北京榜样”提名人物……生活上,她和许多“80后”一样,是一个爱玩网络游戏、自认为“有点二”、根本看不出是博士的“宅女”。

  1981年出生的王�是一名“学霸”,上学的时候,她的数学、物理成绩特别好,学习之余,她喜欢看《科幻世界》,对太空深深着迷。高考填志愿时,她选择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进校才知道里面有三个专业,我被随机分到了光学工程,就是研究太空望远镜的,简直太开心了有没有。”

【空包网无忧】80后女科学家王�:研发国产晶体造福30余万人

王�

  放弃科研院所选择创业

  王�热爱自己的专业,她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修完了自己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1年,在毕业求职的关口,她的一个选择让周围的人颇感意外。

  作为光学工程博士,很多人选择去京沪的研究所、大学高校以及老牌外企等地方工作,而王�选择了北京一家处于初创期的医疗科技公司。“我刚来的时候,公司加上保洁员一共只有7个人。”王�笑道。

  王�说,2010年11月4日,王�来到公司面试,公司创始人解江冰博士的一段话深深打动了她:“未来你设计的产品将会植入千万个眼科患者的眼内,无数人的重见光明足以证明你的价值。”这句话震撼了王�。

  人眼就是一个光学系统,有关眼科的产品都跟光学设计有关,而在国内外眼科领域,却非常缺乏光学出身的研究者。王�想,眼睛是一个精密的光学系统,虽然没有研究太空,但能让更多人看见天空也是很美妙的。

  研发自主品牌人工晶体

  2011年夏天,毕业后的王�带着行李直接来到了公司,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研发人员。当时,人工晶体市场已被欧美国家的医疗企业垄断,在做行业背景调查时,王�惊讶地发现,一枚小小的人工晶体上已经有了1700多项专利,从材料到设计,已统统被专利保护起来,怎样绕开别人的专利,研发独立的产品,成为王�面临的最大难题。

  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深入的研究、上万次的模拟测试,王�提出了独创的产品设计理念:“后表面高凸”设计可以提高术后囊袋愈合速度,防治白内障再次发生;“高次非球面”设计是为了降低手术难度,患者术后获得更好的视力。

  经过三年的钻研,2014年7月,王�设计研发的“普诺明A1-UV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注册。这是当时国内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折叠人工晶体,打破国外企业对于高端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的垄断,被国内眼科专家在国际眼科学术年会上评价为“第三代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从此,公司与国际先进眼科企业的研发进度相比实现了技术同步,局部领先的地位。

  “当我看见自己研发的人工晶体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时,那种满足感、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王�说,除了效果更好,这款产品比进口产品费用降低了30%到50%,大大降低了患者负担。

  目前,她研发的人工晶体已进入全国400多家医院,被白内障手术医生普遍认可,累计有30多万名患者植入,还出口到德国和韩国,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值得关注的是,这款国产人工晶体多次入选“非洲光明行”“湄公河光明行”等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援外医疗项目,终结了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援外项目白内障手术使用进口晶体的局面。

  专为中国人眼设计

  此后,王�又投入到专为中国人眼设计人工晶体的研发之中。她告诉记者,要设计产品需要有人眼的基本参数,而当前全世界通用的是上世纪70年代,用白种人的眼角膜搭建的模型。多年来,陆续有研究发现,黄种人的眼模型和白种人并不完全一样,存在光学方面的差异。

  为了研发一款适合中国人的人工晶体,2011年开始,包括王�在内的研发团队与北京同仁医院合作,对8653名中老年人的角膜面形进行大样本量统计,首次搭建了中国人眼角膜的非球面模型,并基于此设计研发了普诺明AQ型人工晶状体,成为首款根据中国人眼特征设计的人工晶体。

  2018年3月,这款AQ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正式获CFDA注册证,目前已有数千人通过手术植入。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