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淘宝运营 >

临期食品,不是个什么好生意

灵兽按

无论如何,临期仅仅一个相对小众的商场。

作者/扬尘 ID/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963篇原创文章

临期食物商场或许并非外界所言的那般“火爆”。

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原因,部分实体无法正常运营,产品供应链也呈现中断和滞后,导致许多包装食物囤积,便产生了大量的临期食物,让相对小众化的临期食物商场呈现了短暂的“狂欢”。

2021年3月底,扣头零售连锁店食惠邦被曝已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专一资身手投,钟鼎资本跟投。成立于2020年的食惠邦,整合上游临期产品资源,现在在天津运营8家社区扣头门店。

同期取得融资的还有食物扣头店Boom Boom Mart 繁荣集市,有媒体报导称其已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出资方为挑战者资本。

但比起现已“上岸”的食惠邦和繁荣集市,更小规划的临期食物店的议价才能较弱、供应链也不完善、房租人工等成本难消化,盈利模式和稳定成了压在身上的两座大山。

“许多人觉得临期食物毛利率高,是个躺着都能赚钱的职业,但真实状况并没有那么抱负。” 一家临期食物店店东孙石感慨。

归根结底,临期食物商场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商场,是各企业为了削减损耗下的衍生业态,乃至有业内人士称其商业模式是一种“价格损坏”。

“高毛利”幻影

2元一包的牛肉干、2.6元一袋的薯片,乃至门口还有商场价2-3折的啤酒、汽水……这些产品都呈现在孙石的“扣头店”中。

孙石的这家临期零食店开在杭州的某居民区,成了邻近居民“淘宝”的首选地,客单价一度超越50元,开业时月出售额最高,近40万元。这让孙石开端尝到了“临期食物”的甜头。

所谓的“临期食物”,就是接近保质期但未超越保质期的食物,这些产品多是实体零售商卖不完退回给供货商的尾货,或是电商平台囤积的余货。

总而言之,就是“产能过剩”下的产品,这些产品被代理商或者工作室收回出售给下一级商家,而这些商家再将这些产品出售,就构成了所谓的临期食物商场。

“2020年下半年联络到了几家供货商,货源比较稳定,乃至许多是热销的产品,拿货价格多是商场价的1-2折左右。”孙石说。

但开业大半年后,孙石算了笔账——除去房租成本,去年每个月的毛利仅有10%~20%,而算上装修费用后,一年下来乃至赚不了什么钱。

更何况,本年的运营状况也并不抱负。“现在门店有五成以上的产品都是小众的品牌。热门的产品很难进到货,许多现已被连锁规划的商家订走了。”孙石告知《灵兽》,“从去年年末至今,有些进货途径乃至呈现小幅提价状况。”

业内人士以为,临期食物极考验商家的精细化运营,线下门店关于坪效和选品的要求会比一般超市更高,运营难度并不低。

现在,临期食物商场主要出售途径是经过电商平台和线下零食扣头店,乃至在直播带货和社区团购的途径也可以看到临期食物的身影。

关于线下途径而言,临期食物店的难点在货源的不稳定,而线上同样面临供应链和产品分配等问题,但两者本质上都是由于货源的涣散。

说到底,临期食物仅仅个“小众生意”,或许并没有外界所传言的那般“风生水起”。

“百亿商场”背面

现在,在淘宝平台中,临期食物现已超越4万件,其间临期零食也超越1万3千件。

艾媒咨询在一份关于临期食物职业陈述表明:“2020年我国零食职业商场规划达3万亿元。从供应侧来看,即便按1%的库存沉积计算,临期食物职业规划也已成为‘百亿’商场。”

“百亿”商场的兴起除了疫情要素,背面还有许多新品牌的兴起和新品类的推出。在部分零食扣头店中,线上“网红”零食物类也在门店中占有了不少的方位。

不可否认,门槛较低和同质化等问题始终是零食职业难解的痛点,这也导致如今“贴牌”零食盛行、新品数量大幅上涨。

以三只松鼠、来伊份和百草味等品牌为例,单品数量均有数百之多,其间出售状况不抱负的单品就成为了临期食物商场的“货源”。

除此之外,进口食物也是临期食物食物的“大户”。

一方面,现在我国零食进口商场近千亿,2019年进口食物规划更是同比增长了23.4%。但随着商场规划的不断扩张,开端呈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小品牌乃至伪造品牌在商场中层出不穷,而这些产品以极低的价格流向了临期食物商场。

在北京运营着一家40平方米“进口食物扣头店”的周安表明,供货商的货源中一线品牌产品数量极为有限,还有部分是大牌子卖不出去的口味。

“产品大多是二三线的国内外小品牌,许多顾客都是一次性购物,乃至许多顾客并不认可这些品牌。”周安称。

另一方面,进口食物要经过国外品牌商和海关运送至国内,再由区域经销商层层经手,最终抵达零售终端,需求耗费必定的时刻,这也加速了食物向“临期”转变的过程。

艾媒咨询查询显现,有近对折的消费集体更倾向于在大型超市购买临期食物,而大部分顾客主要是出于“试错成本低”的心思冲动消费而购买了临期食物。

现在,临期食物的商场和货源都更加向规划企业靠拢,这种趋势愈加显着,且商场并没有构成固定的消费集体。

临期食物“不唯美”

临期食物这门生意,并不好做。

临期食物的抗危险才能并不强,食物容易过期和变质,一旦遇到疫情这类危险,供应链断裂或线下出售途径停滞,商家所接受的损失就很难补偿。

在这些产品流向顾客手中时,也并不能确保所有的产品都符合规范。

成立于2016年的好食期是一个线上临期食物特卖平台,在2018年7月取得了阿里巴巴领投的1.1亿C轮融资,据其官方资料显现,用户规划近1亿人。

好食期将临期食物依照保质期时长和出售量等要素将上万种产品以低扣头的价格出售。其本来的目的是利用临期价格杠杆触发顾客的购买愿望,进而经过提高产品的周转率来下降损耗。

但好食期近些年也问题不少——在黑猫投诉平台中,有顾客反映其虚假宣扬、货不对板、拒不发货以及产品存在质量和包装问题等。

业内人士表明,临期食物可谓是成也“流量”,败也“流量”,比其他业态更需求整合线下和线上途径。

近年,“致力打造贱价扣头新零售”的好特卖将地图向一线城市延伸——在北京地区,好特卖门店已达到11家,且门店多位于中心商圈内。据不完全统计,好特卖在北京地区线上微信会员群超百个。

《灵兽》在北京一家好特卖门店发现,三四线进口品牌和国产零食在店内占比较大,一线品牌占比仅占二至三成,乃至某些一线热销品类和其他途径相比,价格相差不大。

作为已初具规划的好特卖,也仍难逃被顾客吐槽许多产品“没听过”、“不好吃”的状况,乃至门店会由于货源紧缺在白日时段就停止运营。

现在,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都有临期食物促销货架;盒马鲜生也设置了专门的临期产品区域,各方出售途径都在优化,临期食物流入下级商场的时机或许会越来越少。

据了解,便利店连锁品牌便利蜂部分门店也现已布局临期食物扣头专柜,并摆放在门口显着方位。

未来,三四线进口零食物牌的占比或许更多,许多打着临期食物店旗帜的品牌或许更像是“进口零食扣头店”。

这并非群众商场,临期食物店运营危险仍然不小。(灵兽传媒原创著作)

寻求报导

  • 关注微信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