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村接待了一拨又一拨的来访者,原因都是这个1180户的村庄里,有400多户运营淘宝,人均年收入从2006年的5700多元进步到了现在的近8000元。
村支书王敏说,省社科院来调研了,预备把咱们村打造成“网络时代的‘小康村’”。
“城里人”的隐秘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春风村是徐州市的东大门,与宿迁市只一河之隔。村名是“”时取的,取意“春风压倒西风”。
80年代,春风村家家生产粉条、户户养猪。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让生猪价格从每斤6块多一路掉到1块多,而春风村看到宿迁那儿很多人收回塑料发家致富,于是仿效起来,走上“弃猪从塑”之路。不料,2008年,金融危机又来了一遭,塑料价格从4块多跌到了2块多一斤,塑料厂也开端赔钱。
在这个决定生计的时刻,越来越多的人想到了孙寒家做的生意。2009年春节一过,纷繁开端弃暗投明――春风村的网店“迸发”了。
在发小王朴看来,孙寒算是个城里人。
“他在睢宁长大,在睢宁上学,在睢宁工作。”原先住孙寒家对门的王朴说:“假如没有孙寒,假如孙寒没有在县里的移动公司上过班,就没有村子今日这个样子。”
孙寒生于1982年,尽管居住在春风村,可家里对错农业户口,没有土地可种,为了生存,孙寒的妈妈在街上摆摊卖布。
大学在南京林业大学念的旅行管理专业,对孙寒结业后的生存方式没有产生什么直接的奉献,远不及其结业前的打工阅历给他的教益。
结业前,身材高挑、面容白净的孙寒“整天做梦”:“想过去做模特,去酒吧做服务生,还做过群众演员。”眼里看的,心里想的,都是大城市的风光。而“城市梦”给孙寒的教益是――不能留在大城市。
回到睢宁县城当上了移动公司的客服司理,但由于倒卖公司做促销活动的手机赚差价,被迫辞职。幸亏,县移动公司的工作给孙寒留下了一个发财的门道。一次他拿30张充值卡在网上卖,一晚售罄。失业后的他觉得,网上卖东西的工作,能够干。
回家、失业、整天摆弄电脑的孙寒成了父母的心病:成天没有进账还要花电费。在老一辈人看来,这台全村第一台能上网的电脑是儿子成天瞎扯淡、败家的铁证。孙寒认识了当时全镇唯一的快递员。于是,孙寒就在他路经的时候,付一些提成,求他帮助带货到宿迁,经过那里再发向全国;而配合这艰苦的运送条件,孙寒当时运营的都仍是些便于运送的小礼品小物件,赢利很薄。
在上海时,孙寒逛过著名家居商场宜家,很喜欢那种风格,拍了些相片回来。后来他想,模仿宜家做些家具,应该会好卖吧?于是他联系了镇上一个家具厂,山寨宜家产品就此诞生。
看着孙寒成天在家里发几十单的货,却从不见人上门付钱,也没个店肆门面的,村里人议论纷繁:老孙家那孩子是不是在搞传销啊?
孙寒的店成了村里的一个“隐秘”,只要另外两个好朋友陈雷和夏凯知道。直到孙寒运营家具三个月后,住在对门的王朴找上门来。
裂变的网店
王朴跟孙寒同龄,20岁结婚后就跟村里大多数人相同,干塑料收回再加工的生意,他说,干塑料每天赚三五百块钱就不错了,而开网店卖家具则能赚1000多块钱。
“每天沟通的人便是干塑料的。”那时王朴的脑筋里,似乎全国只要塑料这么一桩生意。
对门的孙寒就很不相同,天天发货,从一开端的几件到几十件。自从开端做家具生意,全镇唯一的快递员的小摩托车也承载不了大件了,孙寒只能自己把货送到宿迁。
这让王朴很好奇,就问孙寒这生意是怎样个做法,钱是怎样弄到自己账户上的。听着孙寒讲,王朴很感兴趣,央着孙寒帮他注册了店肆。
“第一个生意来的时候,基本都是在跟孙寒通电话,让他告诉我哪一步哪一步做什么。”王朴不讳言对孙寒的萧规曹随。
从碍于亲邻体面而不得不为自己培养竞赛对手开端,孙家本来想藏着的致富诀窍开端在村里流传,上门探问致富经的人越来越多。
“以前人不敢做是觉得在电脑上做应该很难,需求一定水平一定知识才能做,后来看小学文化的王朴能做,所以咱们都开端做。”孙寒说。
村里开网店的人多了起来,并且咱们都只卖家具,跟孙寒家的取材款式都如出一辙,连店里使用的相片都是直接复制。
看着村里的网店有裂变式开展的趋势,“怕做的人多了在网上砸价”的孙寒觉得,有必要打场捍卫战了。2008年的一天,他叫上陈雷、夏凯和王朴、王跃两兄弟,在陈雷运营的影楼,开了个签署保密协定的“会议”。五个人达成协议:“不再开展下线”,签了字、按了手印。可转过头回到家里,亲戚找上门来,驳不开体面,“该教还得教”。一切的反网店规划扩大化的尽力,就像那份按了手印的协议相同,不了了之,宣告失败。乡村巨大亲缘联系和金融危机等社会冲击,终究仍是将春风村推向了“全民淘宝”的局势。
现在,咱们都接受了相互没有隐秘的竞赛联系,有时聚在一起还会沟通开店心得,“1234很好卖啊。”“010柜子以前50块钱,现在20块钱,哪有赢利空间啊……”他们给产品编号,一串数字固定代表一种产品,全村通用。
跟着赢利空间的被揉捏,孙寒、王朴们都已经开设了自己的家具加工厂,这样巨细规划不等的加工厂在春风村有30多家,不仅为自己家的网店,也为全村的网店供货。
村庄的“广东时间”
春风村主干道孙朱路一直向南延伸,三米五宽的水泥路两旁,长相相同的二层小楼里做着内容相同的生意。
现在,村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居民区规划,一些人家已经扔掉本来的平房,住进了这些小楼――按村里规划的要求,一切的小楼有必要盖成如出一辙的,连窗户都不破例。
路旁还有些刺眼的匾额,那是各个快递公司的就事点,从2007年下半年EMS入驻以来到现在已有十三四家――春风村的快递货物就从这儿运往淮安,在那里搭乘火车、飞机或许船,送往全国(包含港澳台地区)。
本来有很多空闲时光的乡下人现在遵从着跟城里人相同的作息。孙寒说,咱们这现在过的是“广东时间”,夜生活很丰厚。
其实他们的夜生活不过是上网。以前九点寝息的规则早被打破,家家户户亮着灯,微弱地照着无人走动的街面。
村管帐王万军家也开家具厂和网店,他的女儿王真担任客服。
一年前,王真还在姑苏的电脑工厂打工,做流水线上的质检员,父亲叫她回来照料家里的店肆,觉得这样“安全”“安心”。回到乡村的小姑娘失去了城市里的那班朋友,每天的生活只要父母、哥嫂和电脑屏幕前一遍又一遍问好“你好”的看不见的客户。尽管她也会因“电子生活”的乏味而抱怨,可仍小心翼翼地打理,由于父亲准她同时自己另开一家店,假如运营得好,将来她出嫁,这个店面便是陪嫁品。
跟王真相同,自开网店以来,村里的精壮劳力很少去大城市或周围城镇谋生了,都是自己当老板,反而收纳邻村或许周边市镇的人来打工――招工启事几乎挂在每个厂房门口;孙寒也由于带动本村劳动力就地就业而获得了沙集镇“身边的好人”称号。
将近70岁高龄而勇于上网的周老头觉得,开店这种工作“干着好玩”。在县城人的辅导下周老头装上了手写板开端做生意。他的动力来自于“俺家有压力,小孩还没结婚,屋还没盖”。
做了网店的周老头,“初一十五我都不知道,早上起来干到晚上,晚上就睡觉,天天都是这样。就知道订单拿来,往上一贴,就走”。半年后,周老头的眼睛认不清人了,“被电脑光线刺的”,“上医院,人家说你这眼睛再趴几天电脑就趴瞎了”。周老头这才干休,把店交给儿子,自己只做些小工的活,这样能够省下雇小工的2000块/月。
生活水平进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没事找事打架斗殴的年轻人,都不见了。每个人都很忙,村里的犯罪率几乎为零――打架的没时间,盗窃的犯不着,老村支书王维科称之为“家家户户有事做,人人手里有猴牵”;白日各个人家几乎都不闭户,旁人随意收支――除了有极个别的大户,会在厂子门口竖一个牌牌,曰:闲人免进,村里人放心肠说,“咱们民风淳朴。”
“手头宽裕了,人的本质就进步了,有些工作也就不那么计较了。”村支书王敏说,乡邻之间的联系很是和谐。
即便眼下还缴不上税,在村支书王敏看来,网店生意仍是给政府工作带来了巨大好处――每个村干部都有自己的“企业”,不指望那点儿可怜的薪酬(村支书王敏,一年薪酬6000元),也就不会靠贪污受贿或许抓超生的罚款来养活。
如今,孙寒正在把更多的精力从网上转移到线下的出口贸易,打算双管齐下,朝着攒够1000万元现金的目标而没日没夜地尽力;王朴则扩大了厂房,预备上马烤漆家具,走高质量竞赛道路;还在老式平房里很憋屈地加工木材的村民,则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买下廉价的地,搬出狭小的院子;而村干部们,则都企盼“淘宝村”越做越有名,春风村越来越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