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淘宝运营 >

大学生节衣缩食“淘宝”藏古币 12年后赠博物馆

身材壮实,声响消沉,谈起古钱币来头头是道。昨日上午,楚天快报记者初见大二学生刘岳楷,就才智了他在文物方面的“老道”。

刘岳楷是土生土长的保康人,自小遭到家人熏陶,对楚文化充溢向往。“家里的书不能按本算,要论斤算,足足有好几百斤!”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自小爱读书,尤其是前史书本,常常废寝忘食。

刘岳楷8岁那年,家人翻拾老屋,拾掇一个旧衣柜时,被他看到一摞“压箱底”的钱币。他当时只觉得很稀奇,把钱币当作宝物装起来,跑到书房看书求解。

“这是什么?”晚上歇息时,刘岳楷仍然振奋得睡不着觉,追着父亲刨根问底。“这是清代的钱币,大概是康熙年间的。”父亲说完,便睡下了。

仓促数语解不开刘岳楷的诸多疑问。“这背面又是什么意思?”为了找到答案,刘岳楷更加对书本和古钱币着迷。

课余时间,他扎进了书堆,翻阅很多前史书本。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就问家人和教师,随身还带着一本新华词典,逐字逐句去查阅。

吃青菜、啃馒头每月省钱淘“宝物”

自此,刘岳楷省下每一分零花钱用来“淘宝”。听说哪家有古钱币,他立马放下碗筷飞奔而去,央求他人卖给他,被家人笑称“小疯子”。

上初中时,刘岳楷每月的生活费大概有280元。那时别的同学都喜欢吃荤菜,他却经常吃青菜、啃馒头,每月省下100来块“淘宝”。

刘岳楷说,那时一枚古钱币要50元左右,贵的要700多元。但他已经“走火入魔”,一到歇息时间,就往保康县十字街的古玩店跑。

在这里,他逢人就问:“有古钱币吗?”看到什么买什么,想方设法省下的钱,很快就花光了。晚上睡觉前,他还要拿出“宝物”重复看几遍,暗暗偷着乐。

到17岁时,有了9年保藏经历的刘岳楷,已累计保藏各类古钱币、邮票达1000多枚。

但是,一次他带着“宝物”和古钱币爱好者沟通时,却换来讪笑。“你那都是假币,一堆垃圾”“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

那晚,刘岳楷想了一夜,最终痛下决心:“迟早有一天,我要做出成绩给你们看!”从那以后,他开端恶补与保藏相关的专业常识。

悉心研讨成行家藏品全部赠家园

日复一日勤研讨,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岳楷积累了丰富的保藏常识,对古钱币研讨也有了一定的见解。上一年,他先后在《我国保藏界》《保藏界、钱币》等知名刊物发表文章,共享自己的藏品和见解,还和这些杂志的主编成了忘年之交。

刘岳楷说,古钱币承载的是各个时期的前史和文化价值,有助于人们了解区域性、阶段性的前史、货币流转状况和经济发展,也促使人们自觉地去保护古物。

2012年暑假,听说保康县有个乡民修房时,出土了3罐重约15斤的汉代五株钱,刘岳楷匆促筹钱赶去。等他赶届时,这些钱币已被贩卖。“很痛心,很遗憾。”随后,刘岳楷开端审视自己保藏的含义和价值。

本年4月,刘岳楷和朋友一起参观保康县博物馆,他发现馆内古钱币的保藏数量、种类较匮乏。“保康是楚文化的源头,我是家园的一份子,应该尽一份力。”于是,他萌生了捐献的念头。

5月27日,市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赶到保康,对刘岳楷拟捐献的藏品现场判定。判定表明,这280件藏品包含货币、瓷器(含瓷片标本)皆为真品。按照相关规定,保康县文物局赞同县博物馆依法承受这些藏品,用于前史研讨和展示宣扬。

昨日上午,刘岳楷赠出280件藏品,包含汉、唐、宋、清及民国等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铜币和纸币,其中不乏汉代白金三品龙纹币这样罕见的古钱币,及前史上诸如安南等藩属国的对外贸易类古钱币,民间的私铸钱币,材质包含铜、铁、银、镍等。还有一枚战国时期楚国的鬼脸钱,是战国中晚期楚地的首要流转货币之一,对保康楚文化的研讨具有一定含义。

保康县博物馆馆长王洪琪介绍,这些藏品年代跨度大,种类较完全,涵盖秦朝到民国时期,乃至解放初期的币种,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前史文化和经济贸易状况,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和保藏研讨价值。

  • 关注微信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