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4日电 近期,拼多多认购2亿美元国美可转债引发广泛关注,也牵动了全球资本市场的神经。据悉,本次交易已于4月28日完成交割。有观点认为,此次“国拼”合体,或破局家电行业三国杀,也有人认为双方合作是线上整合线下的又一案例。那么,“国拼”组合与以往行业巨头间的组合模式有何异同?对零售行业发展有何深远意义?双方能否创造下一代的零售业态?中新经纬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
新合体的乘数效应:超越线上线下融合
中新经纬:国美零售在宣布牵手拼多多后,股价一度大涨近33%,带动国美全系暴涨,拼多多股价上涨了13%,股价创历史新高。有分析认为,这是基于对“苏宁阿里”联姻实效的看好。有数据显示,苏宁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135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692亿元,阿里巴巴则由762亿元增长到3768亿元。您对这一观点怎么看?资本市场看重双方合作的原因是什么?
罗清启:个人认为,这一观点仅看到市场对双方发力线上的期待,但还远远不够。真正的合作要能发挥出乘数效应,并推动行业实现高质发展。对于目前多数“线上线下”所谓融合的合作,我们要看到其中弥漫着一种骄傲的思维朝向:仍是在增大自有采购规模获得经济性,推广“支付工具”的商业逻辑里,将扩大数字社会零售目录和数字支付形式当成是里程碑式的节点,但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并没有创生出新的可能。
国美是中国知名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拼多多是中国用户数第二大的电商平台,两者的合作应该说是时代的必然,也是行业发展的使然。国美拥有完整的供应链能力,30多年的品牌产品、服务、用户运营积累,同时还有全国分布式的物流体系优势;拼多多拥有强大的流量和数据分析优势。双方的合作被认为互补性极强,各取所需,但这仍然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今天。
更重要的是要站在今天看未来,我们看到以往数字零售平台聚拢的货币力量,往往将我们对零售业的想象简单抽象到交易行为的集合上,但是疫情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让市场开始反思如何将沉默的需求激发出来。此时,国美与拼多多的合作本质上是将国美所沉淀的到“用户”能力与拼多多的“到厂”能力进行耦合,推动需求端与供应端的精准对接,这种可能将工业体系的开放性作为新的未来被建构出来。
新动能:另一个更具潜力的“国美”走到台前
中新经纬:在行业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整合的时候,国美走了另外一条路子:围绕“家生活”进行横向的整合,从一个家电零售商转型为一个以家为轴心的方案提供商。疫情期间,国美通过全国2600多家门店,超16万个社群,触达近5000万用户所展现的社群交互能力让行业为之一振。国美联手拼多多将其重心转移到线上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您怎么看待国美最近几年的发展战略布局?
罗清启:社会的发展总是需要人们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想象和建构。时到今日首先要明白,店的形态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店由“路边”走到了“人边”,企业的经营重点也从经营“商圈”转到经营“人圈”。这几年国美的“家?生活”战略一直在找从经营商品到经营用户的路径,疫情让另一个更大的隐形国美走到了台前。
以往国美核心能力在于“链接”,通过“链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供销网络,这几年国美通过“家 生活”战略的推进,应该说已将其能力由“物质形态”变成了“量子形态”,具体就体现在国美形成了“到线下店”、“到线上店”、“到用户群”、“到用户家”最丰富的通路。这个零售通路就像量子现象中一个光子可以同时在两个地方一样,它既是地面系统,也是线上系统,所承载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交易了。
要想理解国美就要认识到,目前单纯的网络零售平台扮演的是货架角色,其标品的属性在提供自助式服务的同时,也失去了深度交互的动力,没有能为用户赋能的介质。国美“家 生活”战略下大家电、成套产品“深交互”的属性,让其率先打通全覆盖的零售通路,依托2600多家门店“基站”和员工沉淀的深交互的“知识”能力,将激活新的社会需求。可以说,国美已从一个交易的平台变成了交互、交易、交付于一体的生态。
颠覆传统零售模式,推动行业重置性“再平衡”
中新经纬:摩根士丹利在评价拼多多时认为:拼多多“拼购”和“C2M”模式的创新,将为公司的强劲增长提供充足动力。拼多多的出现把行业引到了另外一端――C2M,最直接的阿里系跟随推出了“淘宝特价版”以抗衡。此时,国美与拼多多的合作,业界有声音认为拼多多再次抢占先机。您认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国拼”的合作对行业的意义究竟在哪?